首页 新闻 国内 聚焦 财经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+1

您的位置:首页>教育 >

德国父母用行为教育孩子 十条准则分享!

来源:积极家庭教育    发布时间:2020-06-29 16:10:05

1、不要多帮孩子做,而是多让孩子做。

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不仅仅是德国父母的共识,而且官方都有规定,我查了一下,德国联邦层面的《儿童和青少年帮助法》在第22条第1款为幼儿园确定的教育目标是,把儿童培养成“独立自主并具有集体生活能力的个体”。

德国北威州的法律《儿童日托法》也在第2条第2款规定,日托机构的任务是“帮助儿童获得最大限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活动,激发并增强其学习乐趣”。

而我们中国父母喜欢大包大揽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孩子长大了依旧不放手,活生生逼着很多人成了啃老族。事实上,父母不要多帮孩子做,而是要学会放手,多让孩子做,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,有利于孩子的发展。

2、孩子有十个缺点,父母要为其中五个负责。

这就是我经常说的,孩子出问题,首先从父母身上找原因。德国人觉得父母要负一半责任,而我觉得中国父母应该至少负七到八成责任。无论何时,孩子成长中出现了问题,作为父母,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反省自己。

3、教养孩子,父母必须以身作则。

这个我在前面讲了,为什么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,就不展开了。

4、告诉孩子:跌倒了,自己站起来。

这个和第一个让孩子学会独立是一个意思。

父母可以替孩子摆脱一次失败,但不能帮孩子一辈子。

一味地宠爱,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逃避、脆弱。

和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,德国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出了名的强,我们的90后,00后很多孩子在这一块都有待加强。

5、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暴力的种子。

学过历史的都知道,德国在世界近代史上曾经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,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,尤其纳粹德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。

近几十年来,德国在检讨罪责与自我剖析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脚步。所以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上,也格外注意这方面的教育,反思战争和暴力。

2016年还出台了一个政策,网络上禁止所谓的暴力游戏、特别是射击类游戏在德国的发行,可以说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细致。

6、学习如何争辩,是成长的第一步。

中国家长最讨厌的就是顶嘴!但是却没有人探究过,孩子为什么会顶嘴?

事实上,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从2岁左右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,顶嘴仅仅是一种表达自己想法,争辩的过程,我们不应该一票否决。

家长应该学着去倾听孩子的想法,这样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。

7、学习爱与被爱是一种可贵的能力。

爱的能力是指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;被爱的能力,源自对自我价值的认可,源自于爱我们的人的欣赏和感激。

很多中国的孩子在这方面能力很欠缺,作为父母,应该注意这种能力的培养。

比如可以尝试着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,睡前互道晚安,在这些简单的小事情里,教会孩子爱与被爱。

8、让孩子在碰撞中成长,而不是在呵护中长大。

据说,在德国,幼儿园老师处理孩子们冲突的方式和国内很不一样。小朋友之间打架,老师们不急于干涉,除非是特别激烈的打架。

即使孩子犯了错误,他们也不施加惩罚,不发出警告。相反,老师们会把更多时间花在观察上。有时候他们会把孩子叫到一边,跟他们单独谈话;有时候他们会直接和全体学生讲述正义和善良,或是通过朗读相关故事让孩子们间接感受;有的时候他们甚至完全撒手不管。

老师觉得:“你要相信孩子,他们真的可以出色地靠自己解决问题。”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。

9、不以自己的经验,取代孩子的感受。

这是我们很多家长经常犯的一个错误,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世界。比如“你能不能快点,这么简单的题目还要看这么久?”“你是不是傻,你是不是笨……”这种方式,只会让孩子的思维变得局限,只会让孩子不敢去尝试。

父母要做的是,在不触犯底线的基础上,不否定孩子的认知。

10、教育孩子:社会没有绝对公平,只有规则与秩序。

德国人具有“理性严谨”的民族性格。德国人生活中的标准比比皆是,如:烹饪佐料添加量、垃圾分类规范、什么时间段居民不可出噪音、列车几点几分停在站台的哪条线。

他们是一个离开标准寸步难行的民族。从A4纸尺寸,到楼梯的阶梯间距,我们今天时常接触的标准很多来自德国。

所以他们做事理性严谨,教育孩子也是要求遵守规则和讲秩序。

我们中国不少人在这方面就很欠缺,比如插队,比如贪小便宜,包括把这些习惯带到国外,给同胞丢脸的现象时有发生。

所以我们父母在注重孩子个性发展的同时,也要注意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,他们将受益一生。

这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《德国妈妈岗位说明书》教养孩子理念的一部分内容,通俗易懂,应该说不分国界,都可以学习。

我们熟知的歌德、爱因斯坦、贝多芬、莫扎特、马克思……等一些世界名人,无一例外都是德国人。还有数据称:德国人承包了近一半的“诺奖”,这一点都不夸张!这项统计数据中的德国人,包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的德裔。

而美国很多的诺贝尔获奖者,其实就是德国人!我想这一定跟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启迪。

频道精选

首页 | 城市快报 | 国内新闻 | 教育播报 | 在线访谈 | 本网原创 | 娱乐看点

Copyright @2008-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4326号-5
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:52 86 831 8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