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场风雨中,武大樱花完美谢幕。樱花虽落,但武汉正在重启中。今年,#武大樱花没等到人山人海#,明年三月,珞珈再相见!
生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的樱花,种植始于我国,秦汉时期,就已经在庭院里被广泛栽培。到了唐朝时候,日本遣唐使把樱花带回了岛国,成为日本国花。
不似 “更谢暮霞怜惜别,满坡红影照峥嵘”的桃花,也不像“嫩蕊包金粉,重葩结绣囊”的牡丹,樱花是“似锦嫣红盈媚眼,幽香淡淡逗蜂癫”。它绚烂而短暂,一是花期短,往往只有数日;二是生命周期短,只有二三十年。唯其如此,更得到人们的珍爱。
在江城武汉,最著名的赏樱地点当数武汉大学。武汉大学的前身是诞生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,当时,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《设立自强学堂片》。他认为“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”,“自强之道,以教育人才为先”。
1928年学堂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,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。武汉大学坐拥珞珈山,环绕东湖水,一百多年来,人杰地灵,英才辈出,包括辜鸿铭、竺可桢、章伯钧、闻一多、郁达夫、叶圣陶、李达、李四光、易中天、雷军、方方、池莉等。在号称拥有百万在校大学生的武汉,武大独树一帜。
每年三、四月间,珞珈山已是郁郁葱葱,东湖波光潋滟,樱花大道上行人如织,体育场中人声鼎沸,图书馆里窗明几净。忽如一夜春雨,气温适宜,成百上千株芽蕾齐放,或含羞待放,或紧密相挨,或傲然独立。
一朵朵、一簇簇绽满枝头树杈,重峦叠嶂,烂漫娇艳,撑起粉色云海,配上绿色远山、蓝色屋顶、白色裙裾,怎能不令人心花怒放,赞美春天?当暗香浮动、弥漫在整个校园,怎能不令人欣喜“春风为我梳诗鬓”?当一片、两片,千片万片,星星点点,随风飞舞,飘旋而下,洒落于地,又怎能不令人感叹“无计留春住”?
听武大的学生这样赞美樱花——“在珞珈的云霞里,我所见过的最美一场舞,时而迅速,时而徐徐,划出道道优美的弧,成就一出出对生命完美的谢幕。”
看男女老少在樱花树下,伴着落英缤纷,赏樱闻樱赞樱惜樱。不由想到,樱花象征着热烈、纯洁、高尚,在人的一生或者人生的某些阶段,我们难道不应该像樱花一样绽放自己,自强不息,奉献别人吗?(张天明)